其他文章

從大墩到台中!細數台中29個行政區的百年風華

台中,在台灣是個怎樣的城市?

 

相較於台北的都市繁華,以及台南高雄的鄉土熱情,台中兼容並蓄地融合了南北兩地的優點,不僅擁有北部都市的交通便利,同時也有著南部人的熱情溫暖。

 

說起台中的古地名,其實叫做「大墩」,許多居民其實都不知其由來為何,甚至以為跟台中市南屯區的大墩路有關,其實,墩的意思是「平地上凸起來的小丘陵」,最早的發源地位於今日台中市中區的柳川與綠川之間,早期尚未開發時,該地區到處都是沼澤地,其中有一座海拔僅約89.5公尺的小丘陵地,地上高凸處叫做「墩」,是當初台中市區的最高點,地名由此而來,而附近的市街則稱為大墩街,也是台中市區的起源。

 

台中地區內的29個行政區,古地名亦有其精彩故事,本篇文章將會詳列等行政區,同時描述其古今差異。

 

豐原區-葫蘆墩

豐原舊稱為「葫蘆墩」,是平埔族語的音譯,清末年間,因為此地物產豐饒,又被稱為富春鄉,也稱為小蘇州,民國九年由於本地所產的米質極佳,也是本地的特產,就將原地名改為豐原。

觀光景點:后豐鐵馬道、廟東夜市。

著名美食:除了清水排骨酥麵、菱角酥、古早味鳳梨冰外,鹹蛋糕、鳳梨酥、老婆餅、太陽餅等中部著名糕點,也可能源自此地。

 

后里區-內埔

后里舊稱為內埔,早期有聚落產生時的名字叫做「屯子腳」,並分成屯頂、屯下,後來因為避免跟屏東縣內埔鄉同名,改稱為后里鄉,之所以叫做后里,是因為本地的聚落是創建於平埔族麻糬社之背後,才有此稱號。

觀光景點:中社觀光花市、后豐鐵馬道及后里農場等。

 

外埔區-外埔

外埔早期以月眉山為界,以東為「內埔」(今后里區),以西為「外埔」(今外埔區),地名由此而來。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臺灣總督府轄區後,把原本的外埔庄改為外埔鄉,隸屬臺中縣大甲區。1950年3月將外埔鄉直接改為隸屬臺中縣,2010年12月隨臺中縣市合併改制,再改為外埔區。

 

和平區-南勢社

和平區位居臺中市最東部,舊名為南勢社,是臺中市面積最大、人口最少、人口密度最低的區,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臺灣總督府轄區後,改設為臺中縣東勢區和平鄉,2010年12月隨臺中縣市合併改制,改為臺中市和平區,2014年12月25日,配合《地方制度法》修正,再次改制為具有公法人地位的地方自治團體,成為臺中市轄域內唯一一個由區民選舉區長與區民代表的市轄區。

 

神岡區-新廣莊

神岡舊稱為新廣莊,早期是客家人所開發,有「新開墾的廣大平原」之意,而「神岡」與「新廣」的客家語發音極為相似,久而久之便改為此名。

觀光景點:筱雲山莊、中社觀光花市、后豐鐵馬道等。

著名美食:百年老店犁記的中秋月餅,以手工細膩、貨真價實著稱。

 

潭子區-潭仔墘

潭子舊稱為潭仔墘,因為聚落創建於柳川上游凹岸侵蝕坡的深水岸邊,地名才改為潭子。

觀光景點:風動石、潭雅神自行車道、新田登山步道等。

著名美食:大骨焢、臭豆腐、生炒花枝等路邊美食;伴手禮則有綠豆凸、蛋黃酥、彩頭酥等糕餅。

 

大雅區-壩雅

大雅舊稱為壩雅,因地形是河壩草埔的一部份,客家語稱為「壩仔」,與台語的「埔仔」同義,民國九年才更名為大雅。

觀光景點:台永興宮(老四媽廟)、四德里龍善寺、大雅國際花市等。

著名美食:廟邊肉圓、復興餐廳等多樣美食。

 

大里區-大里𣏾

大里舊稱為大里𣏾,出自當地平埔族洪雅族社名的譯音,民國九年才改稱為大里。

觀光景點:林爽文故居遺址、國光花市、台中兒童藝術館等。

著名美食:大里肉丸、禾玖香酥煎包、大里異類臭豆腐等。

 

霧峰區-阿罩霧

霧峰舊稱為阿罩霧,其由來有兩種說法,一種是本地聚落建在鳳山,晨間經常濃霧籠罩,故有此稱;第二種說法是認為阿罩霧是本地土著地名的譯音,民國九年時,改名為霧峰。

觀光景點:霧峰林家花園、霧峰農會酒莊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-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等。

著名美食:霧峰以香米聞名,此處同時也是益全香米發源地。霧峰農會酒莊的初露清酒「初霧燒酎」,就是以益全香米釀造的清酒,不僅曾獲得德國世界烈酒銀質獎,也是款深具台灣代表性的台灣清酒。

 

太平區-屋松頭

太平舊稱為屋松頭,因為建莊地入山口福德祠旁有一棵大的屋松樹,故有此稱,在清乾隆年間,就有漢人來此開墾,初期與當地的洪雅族常有衝突,漢人受害嚴重,因此在建立村莊時,冀以太平之願望,將此處命名為「太平」。

觀光景點:頭汴坑休閒農業區-蝙蝠洞、護國清涼寺、仙女瀑布、赤崁頂、酒桶山、草嶺步道等。

著名美食:在地美食大麵羹(賣了30年)。

 

烏日區-湖日、凹入

烏日地勢較低,境內為貓羅溪、屋溪、草湖溪、旱溪等溪流匯入大肚溪的地方,地勢呈現凹入的情勢,故舊稱為湖日或凹入,後才改為烏日。

觀光景點:烏日啤酒廠、麻園頭溪溪濱公園、烏日高鐵站等。

著名美食:張家晉牛雜、小夥子蛋包飯、烤肉之家、烏日啤酒廠美食廣場。

 

大甲區-道卡斯

以前是道卡斯(Taokas)各族的居住地,後更名為大甲,閩南語「大」之讀音為Tai或Ta,「甲」為Kah併為Ta-Kah,與Taokas近因。

觀光景點:鎮瀾宮、鐵砧山風景區、帽蓆文物館等。

著名美食:芋頭、奶油酥餅、裕珍馨(大甲最大餅店,奶油酥餅創始店)。

 

清水區-牛罵頭

清水舊稱為牛罵頭,民國九年時,該地有良質泉水「埤仔口泉」湧出,此地才更名為清水,光復後沿襲至今。

觀光景點:港區藝術園區、高美濕地、高美燈塔等。

著名美食:糯米糕(筒仔米糕)。

 

沙鹿區-沙轆

此地原屬於平埔族沙轆社的活動範圍,清代稱迴馬社或遷善社,民國9年改稱沙鹿,沿用至今。

觀光景點:台中都會公園。

著名美食:沙鹿肉圓、陳石城肉脯等。

 

梧棲區-五叉港

舊稱為竹筏穴,又稱五叉港,道光年間稱「鰲西」,光緒年間改稱梧棲港,取自「鳳非梧不棲,非靈泉不飲,非竹實不食」的雅意。

觀光景點:梧棲觀光漁港、梧棲老街、港區公園。

著名美食:梧棲小鎮鹹蛋糕。

 

大安區-大安港

大安舊稱為大安港,清朝時稱為螺絲港,因螺殼上的螺旋紋,譬喻船隻出入航道繞轉之狀。至於有大安港之稱,是因為本港可以讓船隻安全的停泊而得名。

觀光景點:大安海水浴場

 

龍井區-茄投

龍井舊稱為茄投,改名為龍井是取ˋ於龍泉村的舊地名「龍目井」,因為當地沙田路之清水祖師廟「龍泉岩宮」前有一古井而命名,後來則改稱為龍井。

觀光景點:龍井福順宮、龍泉岩祖師廟、東海國際藝術節等

著名美食:金蘭南瓜、東海雞爪凍。

 

大肚區-大肚社

曾為平埔族拍瀑拉族大肚社的所在地,故命名為大肚。

觀光景點:追分火車站、萬里長城-登山步道、磺溪公園、環保公園等。

著名美食:金蘭西瓜,外表晶瑩剔透、口感十足,經大肚溪水灌溉的的稻米。

 

東勢區-東勢角

東勢舊稱為東勢角,意思是木工做木板的工寮,後改為東勢角,原因有兩說,一是對當時的豐原人來說,「板寮」僅僅是豐原東方偏僻地區的一個部落,所以就叫做「東勢角」(東方的角落),日人剛到台灣時將「角」去掉。二為本地的地勢向東方擴張,因此自古就有此稱。

觀光景點:東勢林場、東勢河濱公園、東勢客家文化園區等。

 

石岡區-石崗仔

舊稱為石崗仔,石崗是石山丘的意思,因為大甲溪納入新社溪,坑口形狀如甕缸,裡面滿佈粗石,故有此稱,後才改名「石崗」。

觀光景點:石岡水壩、東豐綠色走廊、百年農會穀倉(石岡穀倉)等。

著名美食:鶯歌桃、椪柑、葡萄、楊桃、高接梨等。

 

新社區-新社仔

舊稱為新社仔,推斷名稱由來,可能是曾經有平埔族人在此創建新的聚落。

觀光景點:新社花海、新社薰衣草森林、新社古堡花園等。

著名美食:椪柑、葡萄、楊桃、高接梨、枇杷、香菇等。

 

北區-邱厝子

北區舊稱為邱厝子,早期是邱姓族親經營的大聚落,後來因為遭受火災、兵亂而紛紛遷走,加上邱姓族親人丁不旺,賴姓族人陸續遷居此地,取代了邱姓聚落,為了飲水思源,仍然保存邱姓發居地為邱厝子。

 

西區-麻園頭仔

西區舊名為麻園頭仔,在台灣大道(原中港路)兩側到文心路,也就是忠明里、公正里一帶,原本此地寸草不生,農民以種麻維生,一片片的麻園相連成林,因此得名。

 

東區-東勢仔

東區舊稱為東勢仔,昔日聚落的形成,以舊稱的旱溪庄(樂成里、旱溪里、泉源里、十甲里)、干城(干城里、富仁里)、東勢仔(東勢里、富台里、東南里)及新庄仔(新庄里、振興里)為區域。

 

南區-頂橋頭

位居台中盆地最低窪處,昔日因在旱溪溪流上架橋,水路交通南抵大里、阿罩霧(霧峰),因而舊稱頂橋頭。日治時期,此處汽車零件加工業與材料店林立,一時有「武市」威名,經過時代的變遷,因中興大學創校,散發濃厚的文風。

 

中區-鹽館

中區為清代台灣鹽務總管的所在地,舊稱「鹽館」,曾是臺中的中心商業區,但因日治時期的路面狹窄,且隨著七期發展、百貨公司林立、一中街、逢甲商圈興起,商機趨於沒落,自從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後,西屯區與南屯區已漸漸取代中區成為台中的中心商業區。

 

北屯區-三十張犁

北屯舊稱為三十張犁,因當時開墾土地有三十張犁(150甲)而命名,因為開闢官道(今自由路、雙十路、北屯路)而興起。

 

西屯區-西大墩

西屯舊稱為西大墩,也是西屯老街的舊稱。早期為廖姓宗親聚落,現在仍有許多廖姓家族居住於此。

 

南屯區-犁頭店

南屯是台中市的發源地,舊稱為犁頭店,清朝雍正、乾隆年間,因為拓荒風氣鼎盛,移民湧集,農具製造與販售應運而生,打製犛頭等農具的店鋪聚集,形成農民生產用具的交易中心,故稱做「犛頭店」。

Facebook Comments

你也許會喜歡

無留言

發表留言